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资讯 »小米造车,52岁雷军尚能饭否?

小米造车,52岁雷军尚能饭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16 20:43:46 来源: 作者:用户56760    浏览次数:3    
摘要

本文转载自:赛博汽车(Cyber-car) 雷军:为小米汽车而战,我愿意赌上所有战绩和荣誉。 小米造车,靴子落地。 3月30日,小米集团公告称,智能电动汽车已立项。随后,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动情的讲述了小米造车始末,以及他个人的心路历程。 根据雷军解读,小米造车有几个核心信息点: ● 小米集团为汽车项目准备100亿美元,首期资金为100亿元,战略规划期为5-10年;...

本文转载自:赛博汽车(Cyber-car)

雷军:为小米汽车而战,我愿意赌上所有战绩和荣誉。

小米造车,靴子落地。

3月30日,小米集团公告称,智能电动汽车已立项。随后,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在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动情的讲述了小米造车始末,以及他个人的心路历程。

根据雷军解读,小米造车有几个核心信息点:

● 小米集团为汽车项目准备100亿美元,首期资金为100亿元,战略规划期为5-10年;

● 为了真正实现智能生态打通,给用户完整的体验,小米集团决定不拿外部融资,全部通过自有资金造车;

● 雷军亲自挂帅CEO,并表示,这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他深知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愿意押上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

从目前形势较好的几个造车新势力看,小米造车,如果能成,在雷军,不能成,也在雷军。小米造车,最大挑战,在于52岁的雷军再创业的梦想,能燃烧多久。

两月煎熬

“树欲静而风不止”,在发布会上,雷军这样评价,外部环境对于小米造车决定的影响。

雷军对电动车赛道早有关注,2013年,他曾先后两次拜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此后的7-8年里,雷军投资了近10家电动车产业链企业,其中包括造车新势力三强中两家: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

按照雷军在发布会上的说法,小米此前没有决心造车,主要是因为,在补课手机硬件。2016年,小米手机遭遇销量和口碑的双双滑铁卢,痛定思痛之后,雷军决定亲自带队攻关手机硬件。

他坦言,由于做软件出身,对于硬件制造,存在一定短板。2016年经历的挫折,让他看到小米和巨头的差距。在此后的五年,雷军一直带着小米团队在补课,无暇顾及电动汽车领域。

2021年,小米手机销量重回全球前三。雷军对于这个成绩,感到万分激动,与此同时,小米集团董事会也再次托出电动汽车项目。

2021年1月15日,小米集团正式开始调研造车。在此后的75天里,小米先后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并进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以及2次正式董事会。

雷军谈道,在做出决定前,他经历了两个多月非常煎熬的日子。支持小米造车的人告诉他,小米软硬件都懂,相比其他企业有绝对优势,同时,苹果、华为都在疯狂布局汽车赛道,小米不做汽车业务,就被落下了。

反对者的理由也很充分,他们认为,汽车产品异常复杂,外行入局有一定门槛。与此同时,汽车赛道投入周期特别长,且小米入局的时间点也已经太晚。

作为蔚来和小鹏的投资人,雷军其实非常清楚造车的风险,动辄上百亿投资,3-5年才能见效。但,雷军更清楚的是,智能汽车是绝对风口,错过这次,他可能要与一个伟大的时代失之交臂。

这正是他纠结的根本原因。To be or not to be,这是一个问题。

蜕变抉择


在创立小米之后,雷军在对外交流时,经常提及的一个词是“顺势而为”,这也是他掌控的风投机构“顺为资本”名字的由来。

雷军说,顺势而为,是他在四十岁时领悟到的一个真理。他过去创业没有那么顺利,就是没能悟到借势、顺势的重要性。一艘帆船如果顺风顺水,它不用费力就会航行千里;而一旦逆风逆水,无疑会举步维艰。

趋势上看,智能电动汽车正在顺从大势的方向上。那么,干扰雷军造车决定的因素,究竟是什么呢?

从雷军发布会上的表述看,相比外界的不确性,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雷军的内心。核心在于,他还愿不愿意承受这样的风险。

在发布会上,雷军谈到,他的人生中有很多蜕变时刻,并举了三个例子。

第一次是在金山工作的时候,那时他28岁。

雷军热爱写程序,觉得自己会写一辈子。1998年,金山软件创始人求伯君推荐他出任金山的总经理。刚开始他并不愿意,但求伯君坚持,他就打算先干着试试,等有了合适的总经理,再回去写程序。

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一位同事帮他整理电脑时,不小心把他的硬盘连同备份盘,都完全格式化了,他那么多年存下来的代码都没了。

没有了退路之后,雷军就只能专心去干总经理,这逼着他后面学了管理、市场和销售,从此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第二次是2007年,雷军选择离开金山后,做专职天使投资人。

这个选择,跟他之前创办卓越网有很大关系。卓越网曾经是最大的电商网站,但因为融不到足够的钱,2004年,雷军不得不把它卖给亚马逊。

当时,中国的创业者不知道如何创业,也很难融到钱,创业过程极其艰辛。对创业不易,雷军有非常深的体会,他希望能帮助创业者。这样,雷军就成了最早一批做天使投资的人。

第三次是在2016年,在小米遭遇挫折,生死存亡之际,雷军不得不亲自接管手机部。

为了真正懂硬件,他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带团队补课,补制造业的课。经过长达五年不间断的学习,小米在硬件能力上得到大幅度提升,手机销量也重回了全球前三。

他总结到,这几次重大的蜕变,有被动的应变 ,也有主动的选择。但无论哪一种,都需要无畏的勇气、坚定的意志、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抗巨大痛苦的韧性。

智能电动汽车无疑是一个风口。但52岁的雷军,还有和十年前一样的勇气、决心和投入度吗?这是他问自己的话。

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雷军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并决定迎接下一次蜕变。

在发布会上,雷军嗓子有些嘶哑,但语气颇为豪迈。他说,“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深知做出这个决定意味什么,我愿意押上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背水一战

造车,不但是雷军选择的自我蜕变之路,也是小米不能错过的蜕变机会。

3月24日,小米集团公布2020年业绩,全年营收达2459亿元,同比增长19.4%。小米将营收划分为三大部分: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

小米业绩的稳定增长,离不开小米模式,就是雷军经常谈的“铁人三项”,即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

表面上看,小米已经能形成生态闭环,在业务模式本身上,并没有硬伤。

但是,以手机为代表的硬件是小米的基本盘,也是其关键的流量入口。随着手机市场高度内卷,销量增长和利润空间越来越低,杀入全球前三的小米,很难在手机市场有更大突破。

虽然小米在智能家居已经有着深入布局,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板块稳定发展,但没有汽车硬件产品,小米的智能生态就永远缺失一块木板。

因此,想更上一层楼,小米就不能放弃汽车这个关键的硬件入口。

在发布会现场,小米还曝光了一辆房车,这辆房车是根据“米粉”的新年愿望产生的,配置着小米全套的智能家居装备。这或许正是小米对搭建智能生态的暗示和思考。

在说清楚小米造车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深思熟虑之后,雷军论证了小米造车的实力。简单来讲,就是有钱、有团队、有用户。

李斌说过,没有200亿元,不要造车。雷军为小米汽车准备了100亿美元。他还特意公布,截至2020年底,小米集团的现金余额达到1080亿元。

与此同时,位列世界500强的小米,有着1万余人研发及工程师团队,在手机及智能家居的研发、生产上,积累了大量软硬件结合的经验。

除此之外,小米更大的优势在于高粘性用户群体。根据小米财报,截至 2020 年12月,MIUI 系统月活用户已达 3.96亿,且用户黏性很高。

雷军现场举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例子,是一位小米发烧友,连续6年,购买小米产品消费达35万元。

另一个例子,是在发布会之前,小米在微博发布了一项调研“小米推出智能电动汽车,你会入手吗?”。截至3月30日凌晨,有1.6万人参与调研,其中90%的用户表示愿意买。

写在最后

从发布会披露的信息来看,雷军和小米都做好了心态和物质上的准备。小米也确实比一些贸然入局的玩家,多一分冷静和思考,但在汽车领域还有太多未知等待着小米,产品的复杂性、市场的复杂性,以及竞争对手的复杂性,每一个维度都是考验。不论如何,这场智能汽车竞赛,才刚刚开局。小米的加入,无疑会让这场竞赛更加精彩。

-END-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19dbcb1eda.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