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资讯 »我国机械工业在数量和产能上已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机械工业在数量和产能上已稳居世界第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23 05:23:26 来源: 作者:用户99927    浏览次数:0    
摘要

 我国机械工业在数量和产能上已稳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局面非常突出,绝大多数基础零部件依赖进口;   在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中,我国高端发动机、高端机床及量具量仪、高端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均需从国外引进;   目前,我国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数控系统、70%的仪器仪表依靠进口,液压件、风电齿轮箱、高档汽车链条等几乎全部进口。   11月7日发布的《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2》(下称《报...

 我国机械工业在数量和产能上已稳居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强的局面非常突出,绝大多数基础零部件依赖进口;

  在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中,我国高端发动机、高端机床及量具量仪、高端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均需从国外引进;

  目前,我国90%的高档数控机床、95%的数控系统、70%的仪器仪表依靠进口,液压件、风电齿轮箱、高档汽车链条等几乎全部进口。

  11月7日发布的《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2012》(下称《报告》)称,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但报告同时指出,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国际研发战略联盟等途径,由后发者变成追赶者和领先者。

  在外围技术领域“打转”

  《报告》称,我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较强的产业配套和加工制造能力、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逐步成为世界制造工厂。2011年我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9.8%,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制造业产出最高的国家。

  但《报告》同时指出,由于创新能力薄弱,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大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产业关键设备和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

  “从总体看,目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制约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说。

  《报告》由科技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支持编撰。中国创新型企业发展报告编写研究组组长、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东介绍,2011年,企业研究开发(R&D)经费支出继续呈较快增长趋势,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重达到74%以上;企业研发人员284.6万,占全国研发人员的70.8%;国内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比上年增长49.8%和45.7%,分别占国内申请量和授权量的55.8%和51.8%。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企业R&D投入强度整体偏低。2011年全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只有0.93%,而发达国家企业一般在2%-4%。《2011年博斯全球创新1000强》报告显示,全球创新企业1000强的平均研发投入强度是3.43%,而我国入围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仅为1.13%。

  在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我国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足。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国内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仅占15.3%,而国外有效专利中发明专利占到79.1%。

  “国内有效专利构成结构呈明显不均衡状态,创造水平及科技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比重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国内创新活动仍主要徘徊在外围技术领域,缺少核心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刘东说。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自加入《国际专利合作条约》(PCT)以来,虽然PCT专利申请进步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比例相对较小。2011年我国PCT申请量占世界总量的9%,而美国为26.7%,日本为21.4%。

  以PCT作为评判标准,我国优势企业数量明显不足。在PCT全球百强申请企业中,日本有34家,美国有22家,德国有16家,我国仅有4家。

  另外,优势企业涉及产业比较单一。PCT全球百强申请企业中,日本的34家企业涉及电子、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等多个领域,美国的22家企业同样涉及通信、电子、化工、机械、飞机制造、军工、快速消费品等多个领域,我国4家企业都来自数字通信领域。

  双重冲击下的创新突围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日益面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东南亚、拉美等地区发展我国家制造业崛起的双重冲击。

  刘东说,对美国“再工业化”的分析,可以看到其实质并非单纯的“制造业回流”,而是有着更为深远的战略谋划。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化制造等为主要内涵的“再工业化”目标是从高、精、尖入手占领国际制造业战略制高点,有可能大大改变全球制造业格局。

  在这种格局下,中国企业该怎么办?

  《报告》认为,建立国际研发战略联盟是企业跨国获取创新资源的重要方式之一。建立联盟后,企业可以通过技术交流与合作获取技术资源,弥补“战略缺口”,建立新标准与获得标准优势,分担成本和风险,研发本地化及跨越国别障碍。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潍柴”)此前通过引进技术并改进,生产出的符合欧I、欧II标准的柴油发动机产品,但与国际先进的欧III、欧IV标准的产品相比处在落后位置。

  潍柴起初尝试仿效当年引进斯太尔发动机的模式,与沃尔沃、MAN等几大外国发动机厂商接触,准备引进这些厂商的欧Ⅲ发动机技术。这几家厂商虽同意向潍柴转让欧III发动机产品,但输出的产品却都是在欧美市场即将淘汰的产品。最终,潍柴决定放弃引进技术的老路子。

  2003年,潍柴与奥地利AVL公司建立研发战略联盟,以联合研发欧III发动机为目标,投资1亿多人民币在奥地利格拉茨与AVL公司联合建立了“潍柴-AVL欧洲研发中心”。

  “潍柴与AVL公司共建的研发中心并非简单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康荣平介绍,在资本投入上,潍柴在欧洲研发中心先后投入了4亿元人民币,作为欧III产品研发的经费;AVL公司则提供最前沿的技术支持、最先进的产品开发平台和规范、成熟的国际化设计标准。

  在人员结构上,AVL公司拥有的数以千计的专家,对联盟伙伴潍柴全部开放,成为欧洲研发中心强大的技术后盾。同时,潍柴也有20多名工程师常驻中心,且每年都会选派新的技术人员去学习与交流。

  如今,潍柴成功开发出6升级欧III标准的发动机,“潍柴欧V动力”发动机的问世,也标志着潍柴又一次通过研发战略联盟取得了好的市场业绩。

  《报告》认为,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内外部压力,我国企业唯有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大幅提升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

  沿海省市企业创新较好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李新男在11月7日的发布会上介绍,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十一五”初期,科技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技术创新引导工程。

  2009年,作为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中科院、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与地方协同推进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李新男说,创新型企业建设旨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尊重市场规律,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依靠技术创新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的企业,示范带动广大企业走创新发展道路。

  创新型企业的遴选和评价范围包括国有骨干企业、企业化转制院所、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他依靠创新发展的企业。遴选条件包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创新文化。

  刘东介绍,《报告》运用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方法,依据采集的2011年创新型企业数据,对评价命名的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不含企业化转制院所)的年度技术创新依存度指数进行测算,推出年度创新型企业TOP100榜单。

  其中,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重型机器厂有限公司、广东威创视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介绍,TOP100企业覆盖了24个省(市、区),其中,北京的企业最多,达到12家;其次是山东,有11家;往下依次是广东9家、四川、辽宁各7家、浙江6家、上海和重庆各5家。

  数据显示,TOP100企业主要来自经济比较发达、创新比较活跃的沿海省市,如北京、广东、辽宁、浙江、上海等。但《报告》同时指出,四川、重庆等西部地区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TOP100行列,一定程度与这些地区近年来创新环境日益改善,创新活动日益活跃的态势相吻合。

  值得一提的是,与2011年度创新型企业TOP100比较,2012年度TOP20企业排名相对稳定,表明这些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已经进入持续稳步增长阶段,抵御宏观环境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强,发挥着比较明显的示范作用。另外,TOP20企业既有大中型民营企业、也有国有骨干企业,显示创新型企业群体多元化发展态势。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5b2e0cf90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