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资讯 »为改善金属矿山生态环境而努力??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积极争取建立国家工程技术

为改善金属矿山生态环境而努力??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积极争取建立国家工程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2 19:25:15 来源: 作者:用户14558    浏览次数:2    
摘要

安徽科技农村与社会发展园地编者按: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作为原冶金部直属的重点科研院所,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从事矿山固体废物堆场灾害控制与治理、环境污染防治、二次资源利用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领域的技术带头单位。为提高我国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整体水平,近年来,该院一直在努力争取建立该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2年9月27日,科学技术部组织国内同行知名专家在马鞍山市主持召开可行性论...

安徽科技农村与社会发展园地编者按:马鞍山矿山研究院作为原冶金部直属的重点科研院所,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从事矿山固体废物堆场灾害控制与治理、环境污染防治、二次资源利用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领域的技术带头单位。为提高我国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整体水平,近年来,该院一直在努力争取建立该领域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2年9月27日,科学技术部组织国内同行知名专家在马鞍山市主持召开可行性论证会,专家组经实地考察和认真的讨论与质疑,致认为: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条件也有能力组建囱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属矿山采选业是我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和重大公害、工程与地质灾害的事故源,也是引发重大环境问题的污染源。有资料显示:目前仅排放的尾矿堆存量己达50余亿吨,并且每年以23亿吨的速度增长;剥离废石(岩土物料)的堆存量达数百亿吨,其中露天铁矿山每年剥离废石就达4亿吨以上。这些矿山固体废物由于处理、处置不当,给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工程灾害加剧、资源浪费、水体污染、植被破坏、土地退化、沙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与此同时,矿山固体废物还是一种宝贵的二次资源。我国矿产资源的人均占用量很少,且矿产资源利用率程化、产业化项目,取得了一批达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1999年8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依托该院建立‘国家环境保护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该院己在运行机制、机构建设、开放服务、市场开拓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组建’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宄中心”的基础条件和能力。

h具有较强的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研发能力。近年来,马鞍山矿山研宄院根据我国金属矿山的实际与市场需求,对院属的原17个研宄室进行了专业结构调为改善金属矿山生态环境而努力马鞍山矿山研宄院积极争取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宄中心方太升很低,其总回收率不到30%,比发达国家低20%.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因此,合理处理、处置矿山固体废物,减少和控制其造成的灾害和污染,开展矿山资源二次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是目前我国矿山固体废弃物处理领域最迫切的任务,也是我国矿产与环保部门面临的严峻挑战。

作为原冶金部直属的重点科研院所,马鞍山矿山研宄院自1963年成立以来,一直从事金属矿山资源的开发工作,现己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并在矿山固体废物堆场灾害控制与治理、环境污染防治、二次资源利用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其基础设施较好,技术储备比较雄厚,尤其在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技术研宄、产业化开发、设备制造、矿山环保和工程设计等方面,完成了多项具有显著效益的工整,将与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相关的10多个专业进行优化重组,形成了一支在矿山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研发能力强、具有100多名专业优秀人才的队伍其中教授级高工12人,高级工程师68人,博士4人,硕士20多名)。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先后开发出了固体废物堆场(库)灾害控制与治理、地下矿山无废(少废)开采技术、金属矿产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矿山水污染治理的关键技术、设备和生态保护以及矿山除(防)尘仪与社会农村与社会发展园地安徽科技器、测控装置等30多项先进的技术、产品。特别是在矿山排土场、尾矿库工程灾害控制与治理的研宄方面,该院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矿山排土场、尾矿库工程灾害研宄的单位之一,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实践,形成了包括排土场散体颗粒特性和力学特性、排土场稳定性评价方法、排土场泥石流形成机理及防治措施在内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仍为目前国内排土场安全评价及灾害防治的常用方法。在尾矿坝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和危、病坝治理,以及排洪系统防渗漏处理、尾矿库安全预警预报等方面,该院也取得了多项成果,并在国内矿山得到推广应用。

2.具有较强的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产业化和工程化能力。由于该院着力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竞争意识,注重营造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环境,积极寻求产学研的准确接口,拓宽产业化的融资渠道,努力争取各级部门支持,从而使该院在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的产业化与工程化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在产业化与工程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近5年来,共完成各类工程项目170多项,承接工程总承包项目30多项,先后完成了江西铜业公司永平铜矿排土场泥石流防治、德兴铜矿排土场稳定性及泥石流防治、攀枝花钢铁公司石灰石矿排土场稳定性研宄、本钢歪头山铁矿排土场灾害治理、铜陵化工集团新桥硫铁矿四房排土场泥石流综合治理等几十个排土场安全稳定性工程;完成了太钢尖山铁矿尾矿库、向山硫铁矿尾矿库、黄山岭铅锌矿尾矿库等20多座不同类型的尾矿库工程治理项目,解决了稳定、扩容、环境污染等重大技术难题。同时,为加强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相关设备研发能力,促进院办产业的发展,马鞍山矿山研宄院还在院设备研宄所与机械厂的基础上成立了设备制造公司,使一批高科技产品如矿山固体废物资源化设备、固液分离的浓缩脱水设备迅速实现了产业化。

3.具有较强的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标准、规划编制能力。为使国家有关部门尽快掌握我国矿山固体废物产生、排放及处理与处置情况,为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马鞍山矿山研宄院于1999年组织了专题调研,形成了r产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影响“、字,并上报科学技术部、国家环保总局。受科学技术部委托,该院作为组长单位于1999年编制了r产资源固体废物处置与利用十五‘规划与2015年远景规划”。受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委托,该院承担编制的1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己于2002年7月1日在全国正式实施。受劳动部委托完成制订了’作业场所空气中呼吸性岩尘接触浓度管理标准“(LD41-92),制订了非煤矿山呼吸性粉尘危害程度分级”和非煤矿山呼吸性粉尘分级治理技术措施“两项标准。近期又受卫生部委托制定了坪吸性矽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卫生标准”和坪吸性低矽矿物尘卫生标准(含MAC和TWA)。“此外,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生态示范区”的马钢南山矿,其r区生态示范区规划“也系该院负责编制。

4.具有先进的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试验条件及工程化、产业化基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9年8月3日批准依托马鞍山矿山研宄院建立盍家环境保护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后,该院紧紧把握这一有利契机,深化改革,对院内的骨干人才和优势专业进行优化重组。通过两年多的努力,不仅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形成了一支在矿山固体废物处理处置领域研发能力较强的队伍。同时也促使该院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建成并完善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实验室、固体废物建材实验室、岩土工程测试中心、通风除尘实验室、固液分离实验室以及中试基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试验厂、产业化基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设备制造厂,逐步建立并巩固了以马钢公司、江西铜业公司、铜陵有色公司等多个工程化基地,具备了该领域产业化与工程化的基本条件。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己先后于2002年1月21日和9月4日对马鞍山矿山研宄院建立的‘国家环境保护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中心”进行了验收和授牌。

马鞍山矿山研宄院申请建立‘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宄中心“正是基于其雄厚的基础条件和研发及产业化能力。正如2002年9月27日科学技术部在马鞍山组织主持召开的’中心”可行性论证会上与会专家所指出的,该院有条件也有能力组建‘国家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技术研宄中心“,提出拟组建的国家工程技术研宄中心目标任务明确,研发方向正确,重点突出,论据充分,实施方案和组织保证切实可行,组织管理、运行机制、计划安排、经费投入合理,预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特别是组建中心的工作还得到了国家环保总局、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和马鞍山市政府等单位在政策、资金方面的大力支持。方方面面的齐心协力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要以建立国家工程技术研宄中心为契机,加速我国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领域的技术创新、体制与机制创新,强化该领域的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解决制约我国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关键技术,推动集成、配套的金属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化成果的转化与升级,实现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6ab04df8f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