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资讯 »建筑遗产保护是什么(建筑遗产保护理念)

建筑遗产保护是什么(建筑遗产保护理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5-10 15:44:28 来源: 作者:用户63047    浏览次数:0    
摘要

编者按: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的载体。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乡愁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建筑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建筑、民居及历史街区、古村镇等,对它们的保护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就是最好的记住乡愁。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先逵先生从理论与实践的...

编者按: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文脉的体现和延续。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的载体。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乡愁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典型代表就是建筑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建筑、民居及历史街区、古村镇等,对它们的保护传承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就是最好的记住乡愁。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李先逵先生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阐述建筑文化遗产活态保护,本期为下部。

文/李先逵

接上期

五、切实做好保护规划立法

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最终都要落实到保护规划的立法文件中去,再加以逐项实施推进。在这方面,不少名镇名村保护规划工作取得不小的进步,是应加以肯定的。特别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都做了相应的保护专题规划,省市一级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大多数也做了相关的保护规划。

在名城保护历史街区方面从立法建章建制到保护规划,再到落实保护工作,卓有成效的是古城阆中的保护。1986年,阆中被认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面积1.78平方公里。2004年四川省人大通过了《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实行整体性保护,并规定了古城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区范围,制定了整治、修缮、建设、管理、合理开发利用等一系列严格保护的详细规定与措施,对阆中古城保护发挥了极大的指导作用,同时也推动了四川省小城镇及其优秀传统民居保护工作的健康发展。

针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国家对三峡地区的传统场镇及其民居的保护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尤其对淹没线以下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名镇采取了“异地保护,整体移置”的方针,取得了很好成效。如酉阳龚滩古镇是国家投巨资选择相似地形的新址,全部按原格局、原风貌、原样式整体搬迁重建,是全国首例带移民安置的文物建筑及传统民居风貌建筑搬迁的大规模的修复工程,具有开创性和创新性,其成功的经验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些工作都是坚持按照“科学规划,严格保护,合理利用,有效管理”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保护传承地方乡土文化特色,同时又维护当地居民的权益,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活条件。

目前,关键问题是如何提高保护规划的水平,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应注意在做规划之前要对保护中的问题提前做多学科可行性研究,才能避免规划工作的急就章和盲目性,才能真正作出合乎实际的高质量的有特色的保护规划。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要创新保护理论,最有效的规划保护是采用“新老分离,互不干扰”的规划思想和方法,才能确保老区真实完整地保护下来,而以前的保护存在的很多问题都是“新老混杂”不合理规划造成的。

黄鹤楼

六、有机更新与合理利用

历史街区、古村镇的保护同文物建筑的保护有很大的不同,就是它不是静态的保护,而是动态的“活态保护”。因为在古村镇中还有现代的人群在里面居住生活,而且还要增添新的基础设施和生活设施,以便让他们过上现代的生活。同时,为了古村镇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还要永续利用恢复再生活力,不断加以有机更新改造。这就是动态的保护,也是一种更为有效的保护。如果古村镇大量的房屋和环境没有被使用,长期闲置,就会损坏得更快,因此必须采取活态保护的技术策略。

目前,多数城镇古村恢复活力最直接的动因是利用市场经济恢复传统产业,如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其土特产品营销。此外,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利用传统场镇风俗民情和地域乡土特色吸引游客,建设“美丽乡村”,展示乡村风貌、“农家乐”风情,带动乡村地方经济的发展。这样的开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同保护之间的关系,对更新和利用要有正确的理解,否则便会失去动态保护的本质意义。

重庆磁器口古镇的保护与开发是一个较好的例证。古镇在保证原有房屋街巷布局风貌的原则下进行大规模整修,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原出走的住户陆续返回,并引入了不少商家进行传统餐饮、食品、手工业产品的开发,昔日冷落的古镇恢复了往日的繁华热闹和人气,每日游客络绎不绝。尽管地处大城市近郊,但古色古香的民居与古镇风情和山溪芦苇灌丛夹岸的绿化环境依然如故。类似的例子还有重庆江津中山古镇,四川合江尧坝古镇、双流黄龙溪古镇等。

保护区里的一些较大型的建筑院落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前提下,可以改变使用性质,内部空间加以适当改造,使其具有新的功能,为今天的生活要求服务,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反过来支持对原有建筑的保护。如,重庆把当作仓库的湖广会馆全部收回,按原来清代的风格严格进行修复,改造成规模宏大的移民文化博物馆,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阆中、合川、宜宾、自贡等地对一些有保留价值的会馆、寺庙、民居等古建筑进行适当改建后,赋予各种不同新的用途,如阆中县博物馆、合川关帝庙市场、自贡盐业博物馆、江安夕佳山民俗博物馆、彭县老人活动中心、巴县红星茶馆等都是“旧瓶装新酒”,是老建筑更新的成功例子。

阅江楼

七、走出保护认识的误区

如何正确处理保护与更新开发的关系,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和不良倾向,没有按科学的保护原则来加以指导,出现不少问题,其主要表现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过度的商业化。以更新改造的名义,大建商业一条街,在指导思想上常常把经济利益摆在了第一位。把古村镇或历史街区都改成商业一条街现代铺面,灯红酒绿,广告招牌、服装饰品到处充斥,把古朴的场镇完全变成餐饮服务及商品市场,原住民大都迁走,房屋民居风貌面目全非,场镇内外环境画蛇添足增加过多的一些现代设施,与传统特色极不协调。有的不顾本地习俗,天天张灯结彩,到处把北方风格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以招来顾客,结果大煞风景,无端破坏本地特色的原有和谐景观。

二是喧宾夺主,改头换面,以假乱真,以“假古董”代替“真古董”。有的地方以保护民居风貌为名,不惜重金搞拆旧建新的“仿古一条街”,改变原有的院落街巷肌理尺度,任意扩大街巷宽度、房屋高度及空间环境原貌,不是把宝贵的资金用于对老房子真正的维修加固修缮上,而是把原有的古建民居当作危房乱加拆毁,而代之以仿建的变味民居式样,并美其名曰“修复”,或者在古镇内任意篡改、扩建、添加、新仿民居古建,不尊重历史,而是戏说历史。这种做法完全违背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同时这样的伪造也是对原老民居不可再生资源的一种极大的破坏。类似这样的现象至今还十分普遍,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予以制止。

三是随意添加现代元素。有的历史街区修复更新,为了强调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体现所谓时代精神,而把其中的现代元素当作卖点,过分添加一些现代手法设计的门面或装饰,如大玻璃窗、几何格片、空架子、花漏窗、彩玻幕墙、现代雕塑等等,把其他地区街区改造的一些手法不加分析区别盲目搬到本地城镇历史街区及乡土建筑中,完全改变了本地区古建民居的真实风貌韵味。有的甚至嫌原有的民居式样不好看而拆掉,另选其他地方的被认为是“好看”的门面来替换,有的还随意加大房屋尺度,提高楼层以显气派与壮观,有的模仿新建的旅游项目仿古风情一条街的开发等。

这些做法都是与历史街区古建民居文化遗产保护原真性原则和整体性原则格格不入的。在历史街区的更新中如何加入现代元素要有度的把握和质的控制,要不破坏原有的风貌特色和空间尺度,切忌将传统地域文脉“洋化”和商业化。

滕王阁

八、弘扬与创新

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发表的《北京宣言》指出,21世纪世界建筑的发展趋势是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域建筑现代化。地域化也就是本土化,也可称之为现代建筑的新地域主义或新文脉主义。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民居建筑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要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也就是要中国的现代建筑本土化,而不是舶来品。因此,借鉴并弘扬中国民居建筑文化精神来丰富发展建筑创作应成为中国现代建筑本土化的重要基因和动力。而各个地区也应从当地的地域建筑文化中汲取营养来推动本地区现代建筑的创作,才能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要创新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必须了解历史,了解文化,了解民族,了解国情,了解地域。各地民居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应当成为现代建筑创作的源泉,向民居学习是必由之路,题中应有之义。如何借鉴传承并弘扬本土建筑文脉,是一条艰辛的创作探索之路,现在还处于起步的时期。在这方面,大概有几种发展趋向。

1.仿古主义

也可俗称为仿古建筑。对所谓仿古建筑,尤其是仿民居建筑不能一概排斥,其中也不乏有创新之处,如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南京阅江楼等,都是水平较高、具有一定创新的仿古建筑。目前在这方面较多的是各地流行仿古一条街的做法,作为新地域主义的一种形式也有不少较好的实例。

如成都的“锦里”,仿明清民居一条街,该街区邻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侯祠,起着陪衬古建筑园林的作用。其街巷自然弯曲布局,溪流水系与武侯祠园林水系相通,空间尺度亲切宜人;民居房屋木穿斗风格仿川西民居特色,街巷节点空间活泼多样,绿化花木掩映环境景色优美,作为旅游开发的商业一条街颇聚人气,但又有适当的节制,整个格调风貌的把握犹如川西水乡的古镇,应当说作为仿民居的新地域主义风格是应加以肯定的。类似的例子在成都还有文殊坊街区,是靠近文殊院寺庙的更新改造的仿古一条街,也有同样的协调古建筑群的效果。

类似的仿古一条街的开发建设在各处都有,几乎成了一种旧城改造的时尚,但其中能像成都“锦里”那样有一定品位格调的还不多。在城镇建设中为协调老城区或历史街区,采取这样的方式还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不宜推广让仿古成风。

2.新历史主义

也可称为新古典主义,就是以传统建筑为主要蓝本,古典风味可以浓一些,也可淡一些,但真正高水平创新的新历史主义是将传统建筑文化精神与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创造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建筑。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中而新”的建筑思想在建筑文化上是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在建筑创作中,除了在尺度上扩大,建筑形象上要重新研究组合,从形似到神似要提炼,而且在平面空间组合上,建筑结构材料技术上都要采用现代的手法。

其首都北京十大国庆工程则是典型代表作品,这应成为中国特色现代建筑创作的方向。又如西安的现代“三唐工程“建筑群也是这方面的范例,由此开创了西安“新唐风”城市风格之路,是值得肯定的。

又如重庆渝中区洪崖洞仿山城吊脚楼民居建筑群,是在高达数十米的陡崖峭壁上建造起来的,表现了重屋累居、层垒错落的吊脚楼形象,有一定的气势与风采。但在建筑体量及组合上过于堆砌厚重,没有原吊脚楼民居轻灵活泼的风韵,缺少与坡地绿化相结合的自然性,其内部空间交通的组织较复杂有欠通畅。虽有不足,但在追求本土文脉的创作方向上是应提倡的。

3.新乡土主义

在建筑创作中应用建筑符号学方法提炼一些乡土民居建筑符号的元素加以融汇,来表现具有民居风格的现代作品,表达对建筑文脉的传承,这是常用的创作手法。作为一种现代流派的新乡土主义类型,一直都有不断的探索,有不少优秀的作品问世。

如20世纪80年代的武夷山庄、黄山云谷山庄等。如广安邓小平纪念馆,整个建筑横向展开,采用坡屋顶木构架民居风格,以一高耸的碑式片状长方体和三片单坡顶造型组合表达一定的构思寓意,色彩淡雅明快,尺度平和,与环境较为相宜。但不足的是欠缺川东乡村民居轻快的韵味,风格上与原邓小平故居的形象协调呼应不够,乡土气息有所削弱。类似的新乡土主义作品还有仪陇朱德纪念馆、江津聂荣臻纪念馆、达州红军文物陈列馆等,以及九寨沟宾馆等一些风景名胜地区的旅游建筑,在表现民居地域特色方面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鹳雀楼

4.新民族主义

所谓新民族主义也是新乡土主义或新地域主义的另一种突出民族特色现代化的说法,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只不过更加强调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意义。尤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中如何恢复和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当时,领导人要求:不仅要做好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还要做好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特别是中轴线上的建筑,尤其要突出羌族特色。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在新北川县城规划设计中如何建设一个具有现代羌风羌貌的新北川,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使新民族主义建筑创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灾后重建的羌族村寨中,建设了一批新羌式民居,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北川吉娜羌寨。在寨落规划上,以大型火塘锅庄广场为中心,按原羌寨结合山地地形自由式布局,但道路依山就势加以拓宽,可通行机动车辆,把各户羌居连成整体,并有了现代化的水电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活生产条件。寨子象征性地建有数座碉楼成为全寨的空间环境构图中心,反映羌碉文化民族精神。新羌居以符合现代羌人生活习惯的平面空间来组织功能,在外观上仿传统羌族民居采用平屋顶多体量组合,局部突出羌居建筑符号装饰,色彩仍采用青灰石片及青砖等地方材料,只是在比例尺度上略加适当的调整,因此,在总体形象和风貌上较好地体现了传统羌居的民族风格,而在使用功能上基本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受到羌族人民的欢迎。

在北川擂鼓镇中学的重建中,采取了更多的现代设计手法,并同提炼羌族民居建筑符号相结合,抓住羌居主要文化特征,如强调平顶角部神塔白石及门窗栏杆等细部的符号意义,有较为浓厚的羌族建筑文化格调,同时又有活泼开朗大气的时代感,是较为成功的创作。在新北川县城规划和项目设计中,这样的现代羌风探索还在进行中,针对不同的地段不同的建筑对象,分别采取原汁原味,精华传承,神韵弘扬等不同浓淡的羌风羌貌的现代表达,产生了不少丰富多彩的建筑设计方案,相信今后优秀的作品一定会不断涌现。

5.新地域主义

中国地形多样,特别是山地占三分之二,但在目前的山地城镇建设中,对如何使建筑形态更加适应和利用山地地形的研究十分欠缺,绝大多数建筑都是搬用平原建房的办法,大肆削平山头,大挖大填土石方,山地地形地貌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城市建设成本反而大大增加,造成许多不合理的问题,现在是应进行深刻反思的时候。南方地区,特别是广大的西南地区的干栏建筑形态传统地域特征是很突出的,应该在创作新地域建筑中加以弘扬。

四川山地民居建筑的一大主要地域特色就是以多彩多姿的方式适应山地复杂的自然环境,特别是干栏式吊脚楼民居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这种建筑形式之所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使用的范围如此广泛,演变的形态如此之丰富,是有其深刻的内在的符合客观规律的原因,至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它的木穿斗构架原理同现代框架结构体系相结合,更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们应当从山地环境实际情况出发,认真研究干栏吊脚楼适应山地环境的的传统经验,在新的条件下发扬吊脚楼文化精神,赋予干栏建筑形态全新的意义,创造现代干栏,更新山地建筑风貌,促进自然和谐的山地城镇建设。

概括起来,体现吊脚楼文化精神的现代干栏创新有十大优势。

(1)最大限度适应利用地形,不破坏原生地形地貌以及自然生态环境。

(2)解放地面,争取更多有效使用面积。

(3)促进建筑空间环境内外交流,扩大城市公共空间和交通空间。

(4)打通建筑底层,拓展视觉通廊,活跃城市环境。

(5)适应炎热多雨气候条件,提供更多遮阳避雨和休闲活动场所。

(6)改善地区小气候环境,利于日照通风排水,除湿降温。

(7)延伸城市绿化至建筑底层,提高山地城市绿化率,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8)充分发挥框架结构的灵活性,节省基础材料,减少土石方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城市建设经济性。

(9)增强城市建筑组群街区中介过渡空间联系,提高城市的整体性和有机性。

(10)丰富建筑造型,城市空间环境通透开朗,提高城市景观艺术表现力。

上述现代干栏建筑的创新,不仅对于像重庆这样的山地城市有很强的适应性,对于像成都一类的平原城市适当地采用架空层方式来规划建设城市也大有益处。干栏建筑形态广泛适用性的历史进程早已证明了这一点。在现代城镇聚落的建设中,我们决不可轻易地抛弃它,从各地山地民居中汲取营养,传承文脉,使这一古老建筑形态,恢复再生活力,创造新时代富于山地地域特色的新干栏,吊脚楼文化精神应该是大有作为。

6.现代本土主义

即“中而新”——中国特色现代建筑,这就是当年梁思成先生所提出的主张。而每个不同的时期则有不同的理解和取向。从解放前吕彦直先生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到新中国成立,1952年张家德先生设计的重庆人民大会堂,1954年龚德顺先生设计的北京建工部大楼,都在努力探索这条创作之路。直到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北京十大建筑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成果。但以后时局变化,到改革开放后随国外各种社会思潮和建筑思潮的涌入,更使建筑创作方向复杂多变,莫衷一是,甚至欧陆风盛行一时。到1999年第20届国际建协大会在中国召开,发表《北京宣言》指出,未来21世纪世界建筑发展方向是“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域建筑现代化”。创作“中而新”本土现代建筑的提法再次兴起,进而明确为“中国特色现代建筑”。尽管如此,由于缺乏文化自信,如何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加强保护传承并弘扬发展创新,如何延续城市文脉,把传统建筑语言融入到现代城乡建设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去,还应走出若干认识误区,提升建筑文化自信。虽然已出现一些好的新建筑作品,但仍需要进行理论创新的指导和实践的艰辛探索。

重庆洪崖洞

中国特色的城乡建设规划和现代建筑之路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方向,相信随着地域建筑现代化与本土化的推动和发展,以“天人合一”核心理念和“留住乡愁”文化传承精神,积极保护并借鉴优秀民居建筑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使之融汇于自然山川环境加以创新,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现代新风格建筑与城镇,一定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祖国的青山绿水间。(全文完)(本文作者,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曾任重庆建筑大学建筑系副主任,校研究生部主任,图书馆馆长,副校长及建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建设部人事教育劳动司副司长、科技司司长、外事司司长;建设部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等)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8ca94f852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