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教程攻略 »中国建材:遵循规律 创造奇迹

中国建材:遵循规律 创造奇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19 23:46:33 来源: 作者:用户96705    浏览次数:0    
摘要

作为我国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过去10年,中国建材集团坚持“央企市营”成长模式,走特色发展道路,在实现科学发展、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带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迅速成长为世界500强、全球第二大建材企业,被誉为“充分竞争领域快速成长的央企典范”。 ...

作为我国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过去10年,中国建材集团坚持“央企市营”成长模式,走特色发展道路,在实现科学发展、引领行业转型升级、带动不同所有制企业共同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迅速成长为世界500强、全球第二大建材企业,被誉为“充分竞争领域快速成长的央企典范”。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北京,紫竹院南路2号。在这座极不起眼的五层小楼里,一张牌匾静静地挂了十年。十年之间,世事变迁,牌匾上的诗词成为小楼和它的掌舵者最本真的写照。

在追寻理想的信念支撑下,在只争朝夕的生命节拍中,一个凤凰涅槃式的巨变奇迹破茧而出:从20亿升至近2000亿,销售额整整提高100倍;从市场竞争中的落魄者变身佼佼者,被誉为竞争性央企的典范;从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企业成为世界500强,发展速度之快让世界瞠目。

这座小楼的主人,名叫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这家企业的掌舵者,名叫宋志平。

中国建材为何能在十年时间实现如此飞速的发展?宋志平的一句话道出了其中秘诀:“有人说我们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奇迹,但我觉得任何奇迹一定越不出规律的界线。成功不是因为我们多聪明,我们只是一群发现了规律,并老老实实循着规律做事的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个看似简单的答案,却包含着最不寻常的企业制胜法则。

装引擎——战略驱动发展,目标引领航向

时间倒回到2002年。这一幕曾真切地发生在中国建材身上。资不抵债,房产被法院叠封,银行不肯贷款,汽车被债权人拉走,旗下壁纸厂、塑料地板厂、建筑陶瓷厂几乎全部亏损,偌大一个企业风雨飘摇,几近破产。面对这副“残棋”,原总经理有点悲壮地对继任者宋志平说:“我从弹坑里爬出来,你又进去了。”更为戏剧性的是,就在任命当天,坐在主席台上的宋志平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贺礼”——一张法院传票,某债权单位要冻结公司财产。那时公司账上趴着32亿逾期负债。财务室被贴上封条,财务人员只得晚上偷偷进去办公,白天再把封条粘好。经过了整整一年的债务重组,公司才从沉重的债务泥潭中艰难地拔脚出来。

“没有当年的战略转型,我们早就和许多老国企一样无声无息消失了。”对于中国建材的很多“老人”来说,十年前的那幕记忆有着切肤之痛。狭路相逢勇者胜。转机,出现在痛定思痛后的一场背水之战。

经过充分思考和研究,宋志平带着集团毅然决定调转船头,生根大行业、大产业。2003年,中国新型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由规模较小的装饰建材行业回归水泥、玻璃等建材行业主流,从此逐步发展成为集制造、科技、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建材产业集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次战略调整打开了进军大宗建材的通道,为日后成为世界级建材产业集团奠定了基础。其后,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发展需求,中国建材又进行了两次战略调整。一是在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把发展思路概括为:大力推进水泥和玻璃产业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二是进一步丰富、充实“大建材”战略,涉足钢材、水泥、木材三大业务,加快国际化进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最大的建材综合供应商。

在充分竞争,没有垄断,也没有高额利润的行业中,中国建材不断校正发展方向,在正确的战略指引下,缺什么找什么,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建材企业。在产业领域,水泥年产能3亿吨,世界第一;玻纤年产能超过100万吨,世界第一;纸面石膏板年产能14亿平方米,亚洲第一;兆瓦级风电叶片年产能1.5万片,全国第一;T300以上碳纤维系列产品规模化生产能力(原丝及碳丝)5000吨,是国内最大碳纤维供应商。中国建材拥有全国技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科技研发和工程服务机构,拥有管理先进、最具竞争力的进出口贸易与物流分销体系;在30余个国家设立分公司,在国际建材物流贸易领域,水泥玻璃等建材工程市场享有较高声誉。

“凡事都想在前面一步,以战略驱动成长,以目标引领航向,这正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宋志平感慨道。

强内核——强化科技创新,推进产研结合

一个是行业的龙头企业,一个是行业的科技摇篮。

一个因低端竞争面临转型,一个因转制下海苦于生计。

2005年2月的一天,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建材院成功“牵手”,成了一家人。一年之后,中国建材集团原有12家科研院所与中国建材院再次“牵手”,组建成立中国建材总院。

从此,故事的情节变了。

一个是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一个是行业“中央研究院”。

一个装上了科技强企的内核,一个潜心于科技研发与服务。

从此,故事的结局变了。

向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它们一起迈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坚持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做到棋高一招、领先一步。

国务院国资委王勇主任曾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推进产研合作,共同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工程化,实现创新资源的协同效应和科研开发的规模效应。作为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和建材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建材坚持把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以科技与产业协同为途径,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培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转型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中国建材与中国建材院,中国建材院与集团所属科研院所的“两次整合”,实现了“两个集成”,即科研与产业的集成、科技资源的有效集成。在此基础上,中国建材充分发挥总院以国家、行业研发和集团技术创新支撑为核心的“六大平台”作用,走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的道路,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速度,大力推进水泥、玻璃产业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引领了行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低碳化进程,成为建材工业科技进步的主体力量和领军企业,为集团进一步做强做优、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建材企业打下坚实基础。

这些年来,中国建材承担国家科研项目硕果累累,在行业关键性、共性技术的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运用于北京奥运、世博、高铁、三峡、核电站、神舟飞船及武器装备等重大工程和项目建设上,为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一个企业从表面上看去只是一组数字,如销售收入的多少;再往里看,就是技术专长。在宋志平看来,不论是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还是展望今后的发展,“科技”二字的重量勿庸置疑。“纵观那些在危机中站立起来的巨型企业无一不是经过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而崛起的。企业必须着力增强科研实力,强化产研结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打造百年老店,实现基业长青。”

123阅读全文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a05ce97a1f.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