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资讯 »东南重启,何其难矣

东南重启,何其难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0-17 04:39:55 来源: 作者:用户74449    浏览次数:3    
摘要

“凝视困境,保持清醒,手中紧握,无畏的旗,让我们用尽全力,捍卫到底。”黑豹乐队的《重启》中有对疫情的感悟,也映照出这支重新起航的老牌乐队在经历迷茫后的坚持。 如今,这首歌在东南汽车的焕新发布会上再次唱起,这背后又潜藏着多少的无奈与唏嘘。 26岁的东南汽车似乎被一直困在时间里。“在我印象里,东南汽车还是当年菱帅的模样”有人如此评价到。 衰败不可避免 是的,26年前,东南汽...

“凝视困境,保持清醒,手中紧握,无畏的旗,让我们用尽全力,捍卫到底。”黑豹乐队的《重启》中有对疫情的感悟,也映照出这支重新起航的老牌乐队在经历迷茫后的坚持。

如今,这首歌在东南汽车的焕新发布会上再次唱起,这背后又潜藏着多少的无奈与唏嘘。


26岁的东南汽车似乎被一直困在时间里。“在我印象里,东南汽车还是当年菱帅的模样”有人如此评价到。

衰败不可避免

是的,26年前,东南汽车承载着福建汽车工业的希冀蹒跚起步,从得利卡车型到菱帅,在三菱技术体系的支撑下,东南汽车虽然起步艰难,但好在故事的开头不算太坏。

只不过,从2003年开始,缺乏新产品的东南汽车只得眼睁睁看着全面变革的乘用车市场机遇从面前白白溜走,销量从巅峰时期的8.3万辆逐年下滑至2005年的4.7万辆,快速萎缩的市场份额使得东南汽车疲态尽显,入不敷出。

万般无奈之下,东南不得不多次找上一直默默站在背后的三菱,希望借助与三菱合资,将东南汽车拯救出亏损的深渊。只是,当时的三菱也刚刚在全球范围内经历着空前的品牌信任危机。

因此,一个迫切需要“救赎”的东南汽车遇上一个迫切进行“挽尊”的三菱,二者之间各取所需,一拍即合。这种“弱弱联合”也使得它们逐渐走向分道扬镳,多出了些许宿命的色彩。


合资之处,蓝瑟、戈蓝等车型的导入却未能使东南汽车摆脱市场困境,黑暗之中,背水一战,东南重新将自主品牌拾起。东南V3菱悦、东南V5菱致、东南V6菱仕的相继推出,恰好踩中了中国汽车产业的黄金十年,从2009年起,东南汽车实现了连续五年的销量正增长,并在2013年实现销量近12万辆。

可也就在那时,一边是合资公司内部出现罅隙,另一边是日系在华大举进攻,三菱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转而与广汽成立合资公司,并随后将战略重心转移到广汽三菱之上,逐渐导入SUV产品,东南三菱则被晾到一旁。

当年互相是“救命稻草”,那时却成了彼此的“累赘”。

缺少三菱的支持,东南汽车破釜沉舟,在产品老化,产品矩阵羸弱的困境下,加速转型,先后推出DX7、DX5等多款自主车型,乘着SUV的市场红利期,东南汽车经历了一次短暂的春天。

但回过头来,我们都知道,这不过是中国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余辉落在了东南汽车以及众泰等车企的头上。行业的深度洗牌将繁华之下的暗殇层层撕开,“乘风而行”的品牌们终究还是敌不过时间的拷问。2020年,东南汽车的累计销量仅仅约为1.47万辆,衰败不可避免。


“确实这两年股东弱了,产品也没跟上,东南慢慢衰败了。但现在交投集团进来了,他们背后就是福州市政府,所以政府层面给东南的支持会比以前更足。”股权变更之后,东南汽车迎来了一次重生的契机,在福建汽车产业的托举之下,它不甘黯然落幕。

无力感

随着一场名为“焕翼”品牌焕新发布会,东南汽车开启了“产品+品牌”的双驱动发展战略,宣布了东南汽车的“重启”。只是,盛大的发布会中无处不透露着两个字:无力。

当旗舰跨界车型DX9与主打智能潮玩的东南N7亮相之际,却似乎并未点燃看客们的热情,或许连东南汽车自己都有些不太满意。这是可以预料到的,毕竟“换皮难换骨”,全新的产品定位难以弥补产品核心技术的缺失。

无论DX9多么卖力地阐述着自身对“SMV”这一细分市场的独特理解,也无法掩盖自研技术的悲伤。发动机技术摆脱了三菱的束缚转投宝马的怀抱,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都不过是“拿来主义”的再次演绎,缺少对市场应有的敬畏。

事实上,东南汽车自成立起,总是在技术体系上依附于人,在自研上不断浅尝辄止,无法触及研发腹地,也始终未能构建起自身的核心技术体系。


经营亏损,研发掣肘,新品缺乏竞争力是东南汽车无法挣脱的死结。尽管其在2018年与2019年咬牙投下3亿研发费用,也只能围绕制造工艺以及智能化技术进行小修小补。

不论是AVP自主泊车技术,还是S-Pilot智能驾驶系统,抑或是智慧管家小南,有限的资源迫使东南汽车规避大投入的研发领域,只得集中力量在智能驾驶领域进行“补课式”研发,可这毕竟只是杯水车薪,远谈不上形成技术“护城河”。

经过此次股权改革之后,即便新股东承诺将为东南汽车带来首轮增资20亿元以帮助东南汽车实现新转型,但在如今动辄几十、上百亿的研发投入面前,20亿补不回东南汽车落下26年,也让在处在PPT上的A7显得尴尬无比。


20亿元的增资可以解决东南汽车经营上的燃眉之急,却不能帮助东南汽车实现研发制造端的价值链重塑,甚至是思维模式的转变。

“东南汽车不介意成为造车新势力的孵化器”,羸弱的东南汽车知道,单单凭借自身实力难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新能源混战中找寻生机,便转而向着蠢蠢欲动、不断涌现的新势力们喊话,试图借助外部的力量帮助自己度过转型期。

恍惚间,这一幕好似往日重现,15年前的纠葛刚刚理清,东南汽车便又坠入到另一个轮回之中。东南汽车似乎从没想过独立运作,总是要依附于他人。只是不知道,当东南汽车回望过去的身影,是否会为这一决定而慌张与彷徨。

上一次东南汽车丢失了自主研发能力与独立的品牌价值,这一次又将丢失什么呢?

是的,缺乏自主研发能力之外,过度依赖合资公司的东南汽车已经在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三菱品牌烙印,导致自主产品的品牌价值体系模糊不清,难以锐化价值认知,无法形成有力的品牌影响力。


并且,此前缓慢的决策机制也直接导致了东南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逐渐偏离边缘化。无论是新产品推出迟缓的决策中,还是对中国市场发展形势的研判上,又或者在合资方利益态度上,由于没能充分作出适时的应对,东南汽车错失了夯实品牌基础的多次机会,这无疑是令人惋惜且致命的。

虽然东南汽车有意通过“换标”以及全新的营销服务变革举措来重新打造品牌认知,可还是那个问题,品牌价值的基础永远是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归根到底还是研发领域的争斗。这对始终游离在自研边缘的东南汽车无疑是残酷而现实的,这条路没有捷径只能硬碰硬,刺刀拼刺刀,一门心思潜心研发,且试错成本巨大。

能不能熬过这个寒冬,不取决于车市的阳光能否照耀,而取决于东南汽车能否往下深深地扎根,往上勇敢地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显然,产品力是熬过寒冬,寻到生机的第一生产力,在锻造质量和汽车研发这条路上杀出一条血路,毋庸置疑是东南汽车最终的落脚点。在这里,祝福东南汽车,祝福福建汽车产业。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f1ea3f9c6b.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