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资讯 »6月中国车市滑坡16%,日系车跌12%却更惨

6月中国车市滑坡16%,日系车跌12%却更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2 17:17:43 来源: 作者:用户29984    浏览次数:0    
摘要

6月或许是中国车市今年以来的首个“双跌”月份,即车企的批发数字,和交付消费者的终端零售数字,同比增幅均转负,其中批发销量甚至跌落两位数。 按照中汽协在7月5日的预测,6月车市销量同比滑坡16.3%,仅为193万辆,紧跟着5月遭遇连跌。 已经发布数据的车企中,奇瑞集团、长安集团、比亚迪汽车等都是两位数增长,那么大盘的下行,责任主要在谁?恐怕前些年风头无两的日系车,此时要红着脸...

6月或许是中国车市今年以来的首个“双跌”月份,即车企的批发数字,和交付消费者的终端零售数字,同比增幅均转负,其中批发销量甚至跌落两位数。


按照中汽协在7月5日的预测,6月车市销量同比滑坡16.3%,仅为193万辆,紧跟着5月遭遇连跌。

已经发布数据的车企中,奇瑞集团、长安集团、比亚迪汽车等都是两位数增长,那么大盘的下行,责任主要在谁?恐怕前些年风头无两的日系车,此时要红着脸举手——连其中表现最好、最为稳健的丰田,也迎来了15个月来首次下跌。

按照我们的计算,日系车在6月总计同比跌幅为11.7%。但前面提到的车市跌幅16.3%,乃是批发销量。实际上车市零售跌幅大约只有该数字的三分之一。故而日系车反倒成为带头跳水的角色。


《一句话点评》几年前就总结过德系车、日系车的交替领先与涨跌节奏,并预测日系接下来或不能进一步扩大份额。但困扰日本车企的要素,却远不是这一个月的数字。

-12%的比-16%惨?

在上个月分析车市时,我们曾提到不同统计口径的数据差异:各家车企的销量,都是厂商公布或者海外统计机构提供的零售销量;而中汽协发布的销量数据,则都是批发销量;乘联会则同时提供批发和零售两种销量数据。

因此,中汽协本周一给出的“6月份预计同比下跌16.3%至192.6万辆,上半年同比增长24.8%至1,280.1万辆”,是非常典型的批发销量数据,并且包含了商用车,其中乘用车6月跌14.9%,上半年增长26.2%;商用车6月下降16.3%,上半年增长20.0%。可见今年乘用车表现好于对比基数居高的商用车。


此前中汽协发布的“5月销量同比下跌3%,自2020年4月以来13个月连涨中断”,也是涵盖了商用车的批发销量口径。要知道,按照乘联会数据,5月份乘用车批发下跌2.1%,零售增长1.0%——从终端表现看,6月才是今年乘用车市场真正的下跌开端。

明白了不同统计口径数据的差异,就容易理解“为何是日系车更惨”。

中国车市乘用车6月零售销量表现如何?这就要查询乘联会销量周报。需要注意的是,周报统计的是乘联会会员企业日均零售销量,会比最终的销量统计少一些企业,但差距不大;今年6月和2020年6月都有21个工作日,这就免去基于日均销售速率折算全月销量的麻烦。按照6月1-30日的表现,零售同比下跌8%,而批发同比骤降15%,估计最终涵盖所有车企的跌幅数据与此大致相仿。


乘联会会员企业6月零售销量

那么日系车表现如何呢?

倘若说,5月还有老大哥丰田独自扛住了增长大旗,那么6月连丰田也终于支撑不住,同比下跌2.9%至16.79万辆,这也是15个月来丰田首次同比下降。不过,由于丰田供应链准备充分,芯片短缺对销量影响不大,且一部分主力车型需求旺盛,故而跌幅还在个位数层次。

作为对比,本田和日产已经开始连续两个月下降,而马自达则是连跌三个月,三家公司同比跌幅分别为16.3%、17.0%和19.1%。这就直接导致四大日系车企6月在华销量同比跌落11.7%至417,656辆。


乘联会会员企业6月批发销量

再回头看8%左右的乘用车零售销量跌势,显然6月份日系车再度“拉胯”。尽管6月份自主车企中仍有不少尚未公布6月和上半年销量,但已知奇瑞集团6月同比激增58.3%至73,098辆,比亚迪同比大涨52.5%至49,765辆,长安到目前只公布了上半年销量超过120万辆,不过根据前5月累计销售1,027,807辆估算,6月接近20万辆,同比增幅或在10%级别。整体预测,自主6月表现应该明显好于日系。

那么,日系车能不能用上半年水平寻得安慰呢?

丰田上半年以同比增长28.9%的水平达成970,600辆成绩,距离百万辆只有一步之遥,而本田、日产分别累计同比增长28.5%和18.4%,只有马自达同比微跌0.5%。总体而言,日系车上半年在华销量同比上升24.4%,为256万辆。


日系车6月和上半年销量

可惜的是,乘用车大盘表现还是好于日系车,即便中汽协给出的是批发销量,在去年和今年疫情消耗了库存,批发反而表现不如零售,但乘用车上半年的26.2%同比增幅也已经好于日系车。

上个月我们曾经做过一次换算:根据中汽协的统计,2021年1月份,日系车还曾经以22.3%的份额击败德系车,成为合资冠军,而到了5月份,累计销量份额便跌到21.8%。不要小瞧了这0.5个百分点,当月销量为200万辆级别时,不考虑其他系别的变化,等于日系直接少了10万辆绝对值。

跌12%字面上不会比跌16%惨,只是考虑批发/零售等差异之后,我们能够确认,同比表现的确是日系车落后中国车市大盘。

周期轮回,车市节奏

2018年车市下行以来,日系车整体的优异表现让不少人感慨:只有日系能逆风翻盘,长期保持稳健。然而,各大系别的周期性表现,超过了绝对压制的表现。


日系的逆风翻盘本质,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外部因素带来逆风,而燃油车年代的产品力或者考虑成本与可靠性的整体竞争力,日系拥有优势,被政治或者自然灾害扰乱市场格局后,逐渐回到应有的位置。而电气化时代和智能化时代,会从根本层面影响日系的竞争态势,故而逆风翻盘的现象不会再那样频繁出现。

我们常常喜欢用日系车PK德系车,但那绝不是当下一款凯美瑞和帕萨特性能对比那么简单,甚至也不是单纯一个丰田品牌去和大众较量的结果。我们应当把观察时间线拉长,而观察深度加深,从而避免一叶障目。


德系车和日系车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一直在中国市场交替领衔合资各系别。谁能够抓紧市场机遇,谁就能够在销量成绩上领跑。

1、第一个阶段是外资车企进入中国市场,合资初创的1.0时代,德系以先行者身份占得先机。大众汽车集团在第七任董事长卡尔·H·哈恩推动下,连续牵手上汽和一汽。当时中国私家车保有量才区区28.5万辆(上海大众正式投入运营的1985年),经济又拉开了高速增长的序幕,对车企来说自然“遍地是黄金”。

2、第二个阶段是过渡阶段,即从2001年入世之后,中国私家乘用车开始真正爆发。在2002年,德系车以40.39%的市场份额一骑绝尘,当时自主系别也才占据24.93%比重,而日系彼时仅占有15.24%。但随着东风日产等一批车企加入战局,2003年德系份额便跌至32.20%,而日系却攀升至20.53%。

3、第三个阶段是家用车升档阶段,日系车把握住了机会。分水岭是在2005年,这一年东风本田和东风日产拉开了连续数年销量同比翻倍的序幕,而桑塔纳家族(普桑和桑塔纳3000)对大众的支撑却减少了5万辆,这对当时年销量二三十万辆的上海大众来说不啻于当头一棒。因此,日系成功地攀升至25.08%,而德系却跌落20%大关,仅收于17.78%。

日系并未放松脚步,2006年,广汽丰田首款车型凯美瑞上市,挟早年进口佳美的势头又缔造了一代加价神车。到2008年,日系抵达了30.79%的峰值。此后由于刺激政策拉动了自主的发展,合资份额受到整体压缩。

4、第四个阶段是受到国际政治环境影响的阶段,2012年。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反日游行,给日系车在国内带来的创伤远高于上一年的3·11大地震。日系车市占率跌至19.17%,而德系车却反超至21.70%。后面的故事或许大家都很熟悉了,日系经过几年的复苏,陆续在2016年突破400万辆(含进口车)、2017年抵上整个大众在华销量(420万辆),而从2018年开始则重归20%以上。

5、如今要是将2020年开始划分新阶段,那么从周期变化来推断,更像是第二个过渡阶段,而非日系明显占优的第三个阶段。


目前所处的第五个阶段,也是汽车产业转型的阶段。每个系别都在交出带有自身特色的答卷。

天平,回归还是继续倾斜?

所有汽车系别的表现,都离不开其策略的激进或保守,而策略路径的特征,又离不开这个国家民族的性格特征。总而言之,一切都是宏观力量和历史的选择。

日系新技术发展滞后,但传统业务领先。


日系车企沿袭了其民族中“精细”、“保守”的特征,因此通过不断推动精益生产升级(丰田最新TNGA架构为精益生产2.0),将传统内燃机业务做到极致,结合对家用乘用车的产品功能深度理解,运用低故障率、低油耗的长板构筑良好口碑,因此在最近几年,日系车一直是合资车当中发展最快的系别。

当下,日系车以其成熟度高、油耗低、可靠耐久性出色为特色,辅以部分日系品牌突出动力(如本田马自达)的技术标签,成功地吸引了大量中国消费者;而随着电气化和智能化浪潮的袭来,整体保守的日系仅以混动作为电气化答卷,固然可以在眼前的三五年内吸引大量拥趸,但长远发展却少了伏笔,无论是电气化还是智能网联,在国际上都排在美系和德系之后,这将在远期的发展过程中带来风险。

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5月份甚至将来日系车的下滑,并不只是缺“芯”,更大的隐患在于缺“新”。


日系车在华销量份额下滑

与此形成反差的则是德系和美系的押宝未来。

美系突出智能化,传统内燃机业务衰落。

美国制造业重心从传统机械钢铁转向ICT领域,在智能网联方面更为突出,因此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在Navigant Research自动驾驶实力榜单上,长期位居前三甲。然而,美国制造业的求新又决定了传统阵地不如日本德国牢固,因此美系燃油车近年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美系合资车企业绩都不及五年前的巅峰时期。

美系押宝远期未来,与日系狠抓当下恰好形成完全相反的局面。故而,我们能够看到美系合资车企上汽通用、长安福特当前都陷入业绩低迷的阴影。此外,通用和福特拥有先进的新技术,但如何导入上汽通用和长安福特,并且转化为具体的产品阵容,仍然存在较大难度。

不过作为新能源业务的代表,特斯拉在中国刚进入国产化阶段,就已经取得了巨大反响,战绩辉煌。然而,特斯拉在传统制造领域的短板,有可能埋下隐患。


德系多数在远期ALL-IN纯电动,试图建立智能网联行业标准。

大众汽车集团为首,德系车企逐渐对纯电动车增加砝码。原先对纯电动车抱有犹豫迟疑态度的宝马,终于推翻之前“不开发纯电动专用平台”的技术路线。

尽管智能网联化方面,论技术先进性大众奔驰宝马不及谷歌Waymo、通用、福特,论车机适用性不如小鹏等自主造车新势力,但在智能化电气化相关底层技术方面,博世、大陆等一批全球顶级供应商巨头掌控了极其重要的肯綮。类似电气电气架构集成度划分的六个层级,便是博世设立的标准。

鉴于以上认知,德系、日系和美系都具备自己的长板和短板,那么“一时的起伏”终将不能代表“永久的兴衰”,“局部的胜负”也无法代替“整体的得失”。


要想全面、合理地预测各个系别的未来走势,更应该从多维度、多板块、多场景设定推演入手。例如:中国本土品牌将在纯电动细分市场整体上占据先发优势,智能化也将因为率先采用而成为长板;美系由于美国制造业的倾斜原因,将以智能化技术作为亮点,燃油车则将陆续被放弃;德系耕耘高端品牌的优势难以被挑战,燃油车、电动车兼顾,但电动车智能化应用层面不如中系、美系;日系则是最重视传统燃油车板块的系别,还会深耕混动车,以彻底挖掘内燃机红利。

故而,日系车失之纯电动的东隅,收之混动的桑榆。这一点也在6月日系销量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本田作为例子,6月其在中国市场终端销量为118,168辆,较上年同期下滑17.0%,不过搭载了SPORT HYBRID(锐・混动)高效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的本田车型,今年6月国内终端销量合计达19,927辆,同比提高7.5%,在本田整体下滑的前提下继续上行;上半年混动车累计销量达116,804辆,同比暴增61.2%。

如果计算混动车对本田在华销量的贡献比例,今年上半年为14.9%,而6月份甚至高达16.9%,有望在未来两年冲击20%大关。此前只有雷克萨斯这样的日系豪华品牌才有这样的比例(当前雷克萨斯混动销量占比已经站上30%)。作为对比,2020年6月,混动车占本田在华销量比重为13.0%。


随着汽车行业推进电气化,两田为代表的日系品牌拉开混动浪潮,日产e-Power和多个自主品牌跟进,将大量主力车型混动化,甚至出现全系混动(如本田奥德赛和艾力绅已经多个月只有混动销量)。

在德系、美系和日系龙争虎斗的背后,其实是激进与求稳、攻与守两种哲学思想在逐鹿中原。而中国自主品牌能不能“降龙伏虎、攻守兼备”?德系日系美系唱主角的轮回周期,也该轮到中国汽车产业站在舞台最中央了。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f37d17dce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