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来宝
  • 供应
  • 求购
  • 企业
  • 展会
  • 资讯

微信公众号

商来宝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综合资讯 »智充科技丁锐:充电桩淘汰赛,能盈利才是王道

智充科技丁锐:充电桩淘汰赛,能盈利才是王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3-05 19:04:57 来源: 作者:用户68910    浏览次数:1    
摘要

最近中美贸易战打的火热,其中有一个原因是美国认为中国政府利用政策的资金支持了很多产业,导致成本很低,造成倾销。贸易战本身肯定是对双方都有害的,坚决反对。但中国热衷于政策资金扶植一些重要产业,确实是让我国不少行业从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  电动汽车算是其中一个,在不断出台政策利好还有巨额补贴下,电动车想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奔。但步子太大,总要扯点什么,充电桩的建设不论速度还是质量就远远不能跟上电动汽车发展...

最近中美贸易战打的火热,其中有一个原因是美国认为中国政府利用政策的资金支持了很多产业,导致成本很低,造成倾销。贸易战本身肯定是对双方都有害的,坚决反对。但中国热衷于政策资金扶植一些重要产业,确实是让我国不少行业从空白达到了国际领先。 

电动汽车算是其中一个,在不断出台政策利好还有巨额补贴下,电动车想脱缰的野马一样飞奔。但步子太大,总要扯点什么,充电桩的建设不论速度还是质量就远远不能跟上电动汽车发展的脚步。 

充电成了困扰这个行业的问题。在这个行业,中国电网、特来电、万邦、普天是行业的龙头,一些专注智能充电的创业公司也一直致力于改变充电难这一问题。 

因此,本期的《车创访谈室》邀请了智充科技创始人兼CEO丁锐,一起与我们畅聊关于未来的智能充电。

智充科技CEO 丁锐

以下为访谈主要内容,略有修改和删减 

丁锐:我们的团队来自特斯拉,我和我的创始人侯亦飞之前是在特斯拉负责家庭充电和商业充电,我自己是从2011年开始从事电动汽车行业,2013年正式开始专注在电动汽车充电。智充科技是我们在2015年创立。

车创:想了解一下智充科技的创业故事,智充的创始人都来自于特斯拉,团队其他成员也都来自特斯拉、施耐德等公司。为什么离开特斯拉创业?智能充电行业出现了怎样的机会? 

丁锐:因为我们看到了千万亿的机会。第一,行业变了。加油和充电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商业模式。场景、使用的方法是存在着非常大的不同。

第二,需求变了。充电的需求实际上是一个大量的随机的需求,而加油站是集中在一小部分区域进行集中满足、集中解决问题这样的模式。他们在密度上,还有分布上是完全不一样的存在。

我们的核心目标是打造一个让所有人都能运营充电的商业模式,也就是给大家提供一个20年前开加油站的一个机会。智充所做的是让有停车位和电力资源的地方变成一个充电站。让这个行业门槛变成零,变成一套智能化设备和系统就能解决的问题。 

车创:充电桩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困扰充电桩建设的最大瓶颈是什么?智充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丁锐:我们把充电桩行业模式分为两类,一类是做轻资产的APP的模式。他们为用户提供的就是找桩、查桩以及能不能通过智充科技这性质的公司来结算。这种平台大部分会被百度和高德这种大流量入口给侵占。

另一类是现在运营商在做的事情,有多少车辆就有多少充电桩去满足他们的充电。但实际上充电桩运营这个行业是不能满足所有人需求。

它的地理区域化非常明显。我们把运营商里面分为了一个金字塔,金字塔的塔顶是大型国有企业或能源企业。他们利用国有土地的资源,在高速公路以及市政单位等地方快速的建立一些充电站来进行运营。这也是早期前三年充电桩的一个行业形态。这些大型的基建产生了大量的设备采购,所以传统电气企业起来了,掏了一把金。

当市场进一步下沉的时候,市场化的充电站需求产生了金字塔模型的第二层,实际上是上市公司在做。他们利用他们的资金优势来大规模的去铺设充电设备。他们的核心的KPI就是充电站的数量。这个也恰恰面临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如果核心KPI是充电站数量,他们对质量和运维的要求就不会特别高。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充电设备面临大量的浪费以及亏损的原因。

而金字塔的最下面一层,是那些有电有资源的运营者。如房地产的停车场、新建的小区、新建的楼盘、老旧的社区、老旧的商业和写字楼,还有一些出租车,专车等等。这些运营者是“最天然”的。他们要成为运营者的门槛就是资金和一套可以自己去运营收费的软硬件系统。

智充从2015年以来一直专注于研发一套充电的解决方案,名为垂直充电、垂直解决方案。目标就是利用这一套充电运营系统,去激活有地、有资源、有钱的人的运营需求,让他们变成一个长期可以盈利的、新时代的一个“加油站”。

车创:目前智充的产品线有哪些?与普天、特来电等大公司的充电桩主要的差异性体现在哪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丁锐:这要说到的充电市场的第三个市场——充电的软硬件设备的研发。行业里在前期大概有五百家企业是在做充电桩,但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都是电气企业。他们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向电网企业、能源企业、配电公司发电厂销售低压设备。他们的技术能力跟我们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差异,在商业模式和技术路线上都有不同。

就像前面说的,运营商其核心KPI是铺设充电站的数量。但现在行业中铺设的充电桩多数是交流充电桩,直流充电桩的数量少之又少,并且功率也较低。随着车辆跑的越来越远,电池越来越大,这些充电桩都无法满足多数人的充电需求。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看,大型运营商仅仅是在物业的车位上加装一个充电设备进行分成的合作模式,他们会面临着管理和运营难度增大带来的财产损失风险。

而智充的核心竞争力是用我们全智能化的设备帮助这些运营商,帮助这些地主来实现他们的本地化运营,并且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生态来帮助提高他们的运营收入。这个生态圈带来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让这些中小型的运营者充分的活跃起来,让他们提高收益,同时,反过来推动他们去建设更多的充电设备。 

车创:智充提供全套软硬件支持和云服务如何理解?对行业的意义在哪里? 

丁锐:我们提供的全套软硬件的支持以及云服务是B2B2C模式。对于本地化的运营者,智充提供了智能化的可无人化值守的硬件设备。这个智能化的设备连接的SaaS云(软件即服务)是完全开放的,运营者可以用这套系统来实时观察收入,调整其收入结构以及对充电站进行一个管理。另外,用户可以通过微信、app等任意方法去开启充电。

智充的解决方案,降低了两个难度:一个是运营者的管理难度,另外一个是使用者的难度。对比去购买传统电气企业生产的充电桩会有较大的整体优势。

智充科技产品图

车创:智充的产品目前能达到的最大充电功率是多大?可以与多少车型进行匹配?智充的充电桩率用率如何? 

丁锐:产品目前的最大充电功率是达到了单口180千瓦,总功率480千瓦的水平。同时我们也在积极参加新的快充标准制定,未来单口的充电功率会达到400kw以上,整体的充电功率将会突破1MW。

智充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采用了智能化的桩端操作系统,可以通过远程OTA(空中下载技术)的方式来升级充电桩,从而来达到与不同车型兼容的目的。同时,我们还通过OTA这种方便的功能实时更新充电桩的一些运营属性。

目前,智充充电桩的使用效率已经达到了百分之八十七,平均值在百分之三十以上。这是一个行业里比较高的一个平均值,可以说是领先行业内两倍的一个数字。

使用效率之高的原因在于,第一,我们充分让充电桩系统化、智能化,让它充分暴露在需要使用的人面前,同时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第二,我们利用我们的软硬件的优势去实时的响应用户的需求。比如说我们去给用户提供更大的功率,提供更好的充电体验,提供更好的基于电池的路径规划以及诊断等等。同时,我们还充分的利用站点的空闲时间来给所有人进行导流,帮助他们提高使用效率。 

车创:智充的充电桩成本如何?设备企业除了卖设备,其他的衍生盈利模式有哪些? 

丁锐:因为智充大量的采用了电子行业的方案,所以我们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现在市场上,大家同质化严重,传统的企业已经不被看好了。而我们不仅仅是销售这一套软硬件产品,我们更帮助用户在建立这一套充电运营体系之后让他们盈利。

同时,我们善于利用数据。数据不仅是帮助用户优化他的充电站点,而且还可以帮助他购买更便宜的能源,降低他末端的成本。 

车创:充电桩更新换代比较快,但充电桩又属于基础设施,产品的快速迭代如何体现在实际应用中?拆了重新建? 

丁锐:充电桩行业确实迎来了第一次的换代潮。非智能化、充电速度慢的充电桩将会被市场淘汰,因为真正符合大家使用的三百到五百公里的电动汽车已经大批量的上市,他们的充电要求的功率都会比较大,传统的充电桩已经无法满足其需求。所以,充电桩的运营商以及本地的土地所有者他们会想法来替换掉这些充电桩,升级改造并让自己盈利。

目前实际案例中,一些客户已经出现了拆掉过去的充电桩来安装智充的充电桩来实现他们的这个充电运营服务。当然,这是硬切换。

其实我们还有一个软迭代的方法,软迭代的方法实际上就是把充电桩内部的控制板全部都换掉,换成智充研发的TCU装置来实现智能化。智充有一个英特尔inside概念——把我们整个的核心的电路板以及云端程序、嵌入式程序植入到旧的充电桩,让他们进行软性的升级,降低升级压力。 

车创:智充是否自己做运营?目前智充合作的运营商有哪些?充电运营商无法盈利的问题有什么好的商业模式来解决?未来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丁锐:我们做的是一种轻模式。并非运营。我们让用户自己投建,利用他自己的资源和电力投建充电设备。智充提供软件的服务帮他增流增效,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我们从中去分一些利润。

目前智充合作的运营商大中小都有,上面是能源公司,中间是一些省级的地方公司,下端是代理以及有地有电的人。算起来已经有累计有500个运营商加入了我们。

好的商业模式就是充分激发真正有资源的人,让这个商业模式回归公平。物业能提供充电服务、业主能享受充电服务,同时支付相应费用。利用闲置时间来增加它的收入,这是一个最合理的商业模型。

关于未来,其实还有非常多的想象空间。例如,我们帮别人代运营以后,我们可以帮助这些运营商来降低他们没有办法降低的电费,也就是这些运营商和国家电网发电公司没有真正的议价权。 

智充共享充电站概念图

车创:现在有这么多充电桩设备和运营的企业,处于群雄大战的阶段,那么您觉得这个市场未来的格局是什么样的? 

丁锐:这个问题分为两个层面。

第一,就是硬件方面。我认为未来会迎来一个统一,不是行业的统一,而是硬件和成本技术方向的统一。大家会找到一个合理的模式来进行生产充电设备。

第二,就是运营商方面,我认为运营商会越做越小。因为运营他一定是考虑到本地运营能力的一个充电站。如果他只考虑充电站的数量的话,没有管理、没有本地话运营能力他就会持续的亏损。

真正的商业模式我认为是任何一个楼宇物业以及我们停车的地方,他们的管理者才是真正的运营商。 

车创:如何看待未来的汽车能源结构与存储方式?锂电与氢能源的趋势,以及充电换电模?智充未来是否会进入到换电领域?

丁锐:我对锂电池还是相对看好,尤其是大规模量产之后的成本下降,将会进一步的推动电动汽车发展。而氢动力是作为一个非常好的的清洁能源是可以存在一些特定领域的,比如工业和化工制氢,利用电制氢,或者利用液电制氢来进行存储,这都是非常好的应用。但是他要放到车上就面临着一个系统性的技术难题,无论在成本、系统难度、安全性上都可能略低于电动汽车综合的技术以及商业优势。

对于无线充电和换电模式,我觉得无线充电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首先就是解决传输不可避免的问题。换电模式,我认为换店存在于一些特定领域。

以下是听众提问:  

听众:现在是一个大数据的时代,智充的设备也会获得很多充电数据,比如区域充电电动车分布及时长等等,这些充电数据我们会如何利用? 

丁锐:智充获得的数据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车辆的数据,就是车辆的电池信息以及充电特征。第二种是用户信息,可以获得它的使用习惯时长和地点。还有第三种信息就是充电站的使用信息,是指所有充电桩的使用时间、输出功率等等。

那我们就会利用这三类数据来进行分析和利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充电桩的状态。同时还利用这些数据反过来影响所有的用户。 

听众:如何解决油车占位问题?

丁锐:这个问题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运营商没有本地化的运营能力,与物业之间没有形成非常强的利益关系所导致。

另一个方面就是这些车位如果是在一些密集、使用频繁的停车区域,可以选择去安装地锁来解决充电车位被占用的问题。当然这里面必须要配合一定的逻辑,不能让它在无人充电的这个时段强行锁上,这样也会造成物业停车的损失。 

听众:您怎么看待个人桩共享的发展前景?您觉得个人桩共享存在哪些挑战?

丁锐:个人充电桩,我目前并不是特别看好。因为个人充电桩安装的位置,大多数都是封闭物业的封闭车位。第一对于使用者来讲,他很难找到你的车位。第二充电桩也很难进入到你的小区里。

我认为住宅、物业自发的去利用公共车位来建社区内统一的共享充电桩更为合理。 

听众:电动车不充电占位问题有考虑吗? 

丁锐:这个问题实际上我们也有解决的办法,尤其是针对电动车充满电以后不走的情况。

智充在2015年发明的一项专利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这个专利就是充完电以后就会侦测到你的不离开行为。因为充电桩有雷达,充电枪口IO也是开放,可以被监测到。我们就会在他充满电以后的每一分钟里去扣除相应的费用,直到他离开。

听众:充电桩能否正常充电,平台能监控吗?

丁锐:这个是肯定能监测到。作为一个智能化的充电桩,它的每一个故障点每一个IO都是可以自由的去监控和调控参数。

听众:如何看待目前电动车找到了充电桩,发现都充不上电,国网的桩,特来电的桩我们经常会碰到,导致电动车主经常要去找能充电的桩? 

丁锐:我想这有多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可能是系统兼容性的问题。第二个就是他们在系统可用性上的问题,他们缺乏对于系统底层的监测。第三个就是他们的运营管理。没有智能化的系统以后他们就缺乏对坏掉的充电桩的管理,这自然缺少对直接充电桩的维修和保养。

智充要实现的是,建多少就能用多少,而且让多少人能赚到他们的地和电带来的收益。 

整理|小丑joker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举报 收藏 0
免责声明
•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51slb.com/news/51bfa6d82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商来宝平台无关,请读者仅做参考,如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请向我们举报,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c)2022-2032 www.51slb.com 商来宝 All Rights Reserved 成都蓝兴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蜀ICP备2021023313号